“是,廣武城更北麵就是朔州衛了,不過朔州衛不歸我管。”
朱雄英想要找到這處大型露天煤礦頗為心切,所以也不耽擱,在代縣吃了頓飯,讓隨從稍微歇息了一會兒,便繼續由陸仲亨帶著向西北而行。
廣武城,始建於洪武七年,同樣是陸仲亨監督修的,位於雁門關北二十裡的地方,一開始是夯土,洪武二十年包了外磚,這地方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山的缺口,兩側直接與長城連為一體,雁門關的許多重要軍事設施也多設於此。
廣武城一共有四個關口,分彆是東關、南關、大北關、小北關,城內由山甕城、中城、南甕城三道防線形成,中城形如簸箕,南甕城形如鬥狀。
進了磚镟拱的關口,不用朱雄英說話,陸仲亨當即抓來此地的百戶詢問。
“你們平素燒火用的石炭都是從哪來的?”
百戶聞言,先是愣了愣,隨即恍然大悟,連忙躬身答道:“回稟殿下,吉安侯,我等所用之石炭,皆取自城西不遠處的一處山穀之中。那裡石炭儲量豐富,隻需簡單挖掘便能得到,故而常被軍中用來取暖做飯。”
朱雄英聞言,心中一動,這“城西不遠處的山穀”,很可能就是他此行要找的露天煤礦。
他抑製住內心的激動,表麵上依舊保持著鎮定,繼續問道:“那處山穀具體在何處?可否領我等前去一探究竟?”
百戶見朱雄英態度溫和,沒有絲毫架子,心中暗自慶幸,連忙答應下來:“小人願意領路,那山穀離此不過十幾裡地,騎馬不消多時即可到達。”
於是,一行人便在百戶的帶領下,向著城西的山穀進發。
沿途,朱雄英不時詢問一些關於廣武城防務和軍民生活的情況,百戶也一一作答,言談間透露出對陸仲亨的敬佩,顯然,這位吉安侯在雁門一線的治理和防務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
確實騎馬沒走多久,也就不到二十裡路,他們便來到了一處開闊的山穀。
隻見山穀之中,黑色的石炭如同散落的星辰,點綴在黃色的土地上,顯得格外醒目。
朱雄英走上前去,用手輕輕觸摸那些裸露在外的石炭,心中湧起一股激動。
——終於找到了!
而在這裡,還有大概一個小旗的明軍士兵,也在拿著背簍撿取煤炭。
“你們是哪的?”
見這麼多騎兵,陣仗這麼大,朔州衛的幾個小兵也愣了,連忙說自己是朔州衛的。
接著,他們就一臉懵逼地看到,對麵的人似乎都很激動。
“就是這裡了!”朱雄英轉過身來,對著隨行的人員說道,“這裡就是我們要找的大型露天煤礦!”
眾人聞言,紛紛圍攏過來,看著眼前的景象,無不露出欣喜之色。
他們都很清楚,找到這處煤礦,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朱雄英環視四周,心中已經開始盤算如何開發這處煤礦,為大明所用.煤炭不僅是重要的能源,更是推動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隻要有了充足的煤炭供應,大明的工業發展就能邁出堅實的一步。
而且,這裡的煤炭玩命開采,幾百年都開采不完,隻要把價格控製好,運到關中廉價售賣,那麼黃河中上遊的植被亂砍亂伐情況,也一定能夠得到控製。
畢竟煤炭的熱值可比木柴高多了,要是能用煤炭,誰還用木柴啊!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家由於周圍已經沒什麼木柴了,所以也是找柴工買木柴,不是自己去弄,對於這些人來講,買煤炭跟買木柴都是買。
“吉安侯。”朱雄英轉頭看向陸仲亨,“此地之事,還需你多多費心,我要你立即組織人手,對這裡進行詳細的勘探和開發規劃。同時,在朝廷正式的詔令沒下來之前,也要做好保密,切勿讓此事外傳。”
之所以選陸仲亨,一方麵是因為這地方他各方麵都熟,待了二十年了,另一方麵,則是他確實是個搞工程的料,看代縣和廣武城就知道,陸仲亨放現代,不說是膠合板大將,也是個先天打灰聖體。
陸仲亨聞言,連忙點頭答應:“殿下放心,我一定將此事辦好,隻是.”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繼續說道:“隻是這裡地處邊境,軍中人手也緊張,這裡要是弄下來,定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恐怕會有不少困難。”
朱雄英聞言,微微一笑:“你放心,我會向皇爺爺請旨,調撥足夠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持這裡的開發,你隻管放手去做便是。”
陸仲亨聞言,心中大定,連忙躬身謝恩:“謝殿下,定不負所托!”
找到了露天煤礦以後,剩下的事情自然就不必朱雄英事事操心了,這就是當巡撫的好處,隻需要找到問題就行了,剩下的都可以交給其他人。
而京城裡的朱元璋在得知了這個消息後,也是喜不自勝。
對於大明來講,僅僅是給黃河中上遊減少水土流失,其實並不是什麼最要緊的事情,因為這不說是百年大計,也可以說是五十年大計了,時間太長,所以壓根就不著急。
我知道伱很急,但是先彆急.急又能怎麼樣呢?黃河中上遊植被亂砍亂伐也不是一兩天發生的事情,而是已經數百年了。
而露天煤礦的發現,最重要的意義,是高效能源的發現,和新產業的出現。
隻要煤炭夠多,那麼大明根本就不用發愁蒸汽機軌道的事情,走到哪裡都能補充,而不需要從始發地帶好幾車廂的煤炭。
與此同時,淮河流域的煤炭開采也在同步進行。
雖然江南地區沒有什麼太著名的大煤礦,但是從國家整體角度出發,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反倒是有助於淮河流域的振興。
畢竟統治者的思考方式是不局限於某個具體地域的,或許江南的官員、百姓,會覺得自己這裡什麼都有,既有耕地又有煤炭的話,那就是最好的,可以自成一體。
但是對於統治者來講,“自成一體”本來就是一個很危險的詞語。
大明現在南北割裂如此嚴重,地區經濟發展如此不平衡,需要的就不是某一個地方特彆強。
如果有某一個地方變得特彆強,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虹吸現象,這個地方會像是黑洞一樣,把周圍地區的人力物力,都給吸進來。
而山西這個地方,在曆史上的地位其實一直非常重要,五代十國時期,就有“得河東者為天子”的說法,或者寬泛點來講,從李淵晉陽起兵開始,直到宋滅北漢,這唐朝及其前後的數百年間,山西的地位在整個華夏都是相當高的。
趙二的大錘不僅砸碎了太原城,更砸碎了這裡的龍氣,從此以後,山西在各方麵就不太行了。
這裡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任何非晉地起家的皇帝,對於這種有著完整地理單元,能夠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的地區,都會有著本能的警惕。
山西、關中、巴蜀,都是如此。
不過山西太過於衰落,對大明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如今為了彌合南北割裂,大明在各方麵都在努力支持北方的發展。
當然了,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是真能立竿見影,也就不會發生著名的“南北榜案”了。
嗯,劉三吾這位坦坦翁如今成了朱雄英的老師,要是運氣好,還是能夠躲過一劫的。
總之,朱元璋的決定還是很痛快的,從內帑裡麵支持一筆錢作為煤礦開采的專項資金,剩下的就由山西布政使司自籌,先把煤礦開采起來再說,至於以後是否要收歸皇室所有,還是專門設置一個中樞下轄的提舉司或者轉運使衙門,如同鹽務一般,那就看情況了。
從代北的煤礦出發,朱雄英的隊伍,接下來去了大同。
鎮守在這裡的,是穎國公傅友德。
大同自古都是北方邊境重鎮,也算是個半獨立的地理單元,隻不過相對破碎一些,但不管怎樣,這裡都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前哨,如果沒有這裡,那麼晉地隻能去守雁門關了,過了雁門關,就不再有什麼像樣的屏障。
至於大同東麵的宣府,也就是現代世界的張家口,因為介於大同和北平之間,所以防區劃分一直都比較模糊,比如之前徐達坐鎮北平的時候,宣府就聽北平的,而現在北平的軍權分彆在徐輝祖和朱棣手裡,傅友德來了大同,宣府就聽大同的了這種尷尬卻又關鍵的地理位置,將始終困擾著宣府,基本上就是大同強勢的時候,那就是宣大防線一體化,而到了北平強勢的時候,就成了北平的西部屏障。
這裡沒發生什麼太多的故事,大同城池堅固,靠近草原也有一定的貿易量,畢竟草原上的人也是很需要大明的商品的,譬如茶、鐵鍋等等。
而這裡的貿易,並不是跟蒙古諸部做的,而是跟已經歸附了大明的羈縻衛所。
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已經不再被大明視為對手,草原上現在分裂為韃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大明一時半會兒沒精力再組織大規模的遠征,或者說,也沒那個必要。
但是隨著攻守之勢異也,每年秋天,就不再是草原上遊牧民族南下打草穀,而是明軍剽悍的邊塞騎兵,成群結隊地去草原上可持續性竭澤而漁了。
能搶到什麼,全憑本事,牛,羊,馬,駱駝.反正草原上就這些玩意,貿易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會貿易,隻有出塞劫掠這樣子才能維持生活。
至於那些羈縻衛所,說實話,這群蒙古人打北麵的蒙古人,比漢人還狠,頗有當年漢朝豢養南匈奴的意思。
當然了,這些人也是威脅,一旦做大,到時候一樣會威脅大明,五胡亂華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一次了,沒人想再發生第二次。
所以,對於這些羈縻衛所需要的物資,大明方麵也隻是適當滿足,就卡著他們的生存底線來,既餓不死,也養不肥。
在憑吊了白登山之後,朱雄英一行人一路向東,又在土木堡特意瞧了瞧一個離河有點距離的小山丘,倒也沒什麼特殊的。
隨後,便是經過宣府,來到了此行的終點站,北平。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