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 > 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

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2 / 2)

至於在京城附近種棉花,朱雄英倒是沒有想過沒必要非得把原料產地和生產地搞在一起,如果以後有條件,確實可以在蘇州府和鬆江府進行建廠,那邊的紡織女工現在基本上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當做家庭副業進行生產的,數量相當龐大。

而與此同時,針工局的宮女們也開始投入到紡織品的設計工作中,她們以經典紋樣為靈感,結合民間流行的元素,創作出了不少新穎彆致的紡織品樣式,這些設計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寓意吉祥,反正朱雄英覺得挺不錯的,馬皇後和朱元璋也很看好。

在朱雄英的精心策劃下,紡織廠的建設進展相當順利。

很快,一座座嶄新的廠房拔地而起。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隨著棉紡織品樣品的陸續下線,就可以著手推廣這些產品了,完全可以利用皇室的影響力,將紡織品銷往大明各地,甚至遠銷海外。

而紡織廠的建成不僅能推動工業的發展,還能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女工們在紡織廠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她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而紡織品的普及也能使得百姓的穿衣質量提高,畢竟是“衣食住行”裡的第一個嘛。

但是,朱雄英還是遇到了問題。

那就是大紡車。

大明不是沒有大紡車,實際上,水轉大紡車的性能相當強大,這種大紡車發明於南宋後期,元代盛行於中原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紗機械,可以說,水轉大紡車是華夏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華夏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但現在的問題,並不在於洪武開國以後,朱元璋下令銷毀水轉大紡車才過去二十多年,再怎麼銷毀也是能找到的,畢竟大明這麼大呢。

問題就在於,水轉大紡車是用來紡麻的,不是用來紡棉的,棉花纖維短,拉力小,水轉大紡車根本就不適用於紡棉紗。

沒辦法,朱雄英隻能親自去紡織廠一趟,看看到底該如何改進大紡車。

陽光透過雲層,灑在京城郊外秦淮河上遊新建的紡織廠上,廠區的建築顯得嶄新而整潔。

朱雄英帶著解縉和夏原吉,以及內廷兵仗局、工部兵器局的一群工匠,走進了這座新建的工廠。

工廠,顯得有些過分的空曠。

這也沒辦法,紡織機器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壓根還沒到工廠招人的階段,現在招的,都是技術人員。

看著眼前的大家夥。

“這就是我們現在能使用最大的紡車嗎?”朱雄英皺著眉頭問道。

水轉大紡車專供長纖維加拈,主要用於加工麻紗和蠶絲,全長約9米,高2.7米左右,它與人力紡車不同,裝有錠子32枚,結構比較複雜和龐大,有轉錠、加拈、水輪和傳動裝置等四個部分.據《農書》記載“與水轉輾磨之法俱同”,即在臨流處安置水激轉輪,用水激轉輪連軸帶動紡車轉動進行紡績,每天可紡麻紗上百斤,功效是腳踏三錠紡車的三十多倍。

因為必須要以水作為動力,而京城周圍的主要河流,除了長江,就是秦淮河,所以廠子就必須建到秦淮河旁邊了長江的水流速過快,很容易就會把轉杆給弄壞了。

但不管怎麼說,當看到實物的時候,朱雄英還是覺得,這玩意有些太大了。

長將近10米就不說了,高2.7米是什麼概念?這就是二層樓的高度了,人站在下麵都得仰頭脖頸往上看。

“是的,殿下。”一位技術人員回答道,“這些紡車已經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好的了,但紡棉花確實不行。”

朱雄英點了點頭,要提高紡織廠的效率,改進紡車是關鍵,水轉大紡車本來就是用來紡麻的,用來紡棉確實專業不對口。

但是,水力作為動力,這個最根本的東西,是沒錯的。

既然要工業化生產,哪怕不用蒸汽機作動力,也絕對不能再靠人力作為動力了,必須是水力,這個大方向不能動搖。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把水轉大紡車進行改造,從用於紡麻,變成紡棉。

他走到一台水轉大紡車前,仔細觀察著,紡車雖然簡單,但每個部件都承載著重要的功能。

“你們先用這個紡麻,再搬現在民間用來紡棉的機器來。”

朱雄英已經了解過,棉紡織業,分為兩個最重要的作業模塊,第一個,是紡紗作業,紡紗作業主要分為軋棉、彈棉、卷筳、製紗四個關鍵步驟,實現的是從棉花到紗線的製造過程;第二個,是織造作業,主要分為整經、漿紗、織造三個關鍵步驟,實現的是從紗線到胚布的製造過程。

而在現在的江南地區,從元朝時期的黃道婆開始,軋棉和製紗兩個步驟就已經全部實現了機器生產,廣泛應用曲柄傳動的竹木製軋車和腳踏紡車已經普及,而朱雄英想要實現工業化生產的,也是製紗這個步驟的機器改進,畢竟如果隻是堆數量,讓一堆紡織女工在工廠裡踩腳踏紡車,實在是太特麼的落後了.

江南地區,三錠、五錠這兩種規格的腳踏紡車是主流。

很快,技術人員就把三錠腳踏紡車和五錠腳踏紡車拿了出來,並且給朱雄英展示紡棉過程。

看完現在水轉大紡車的紡麻過程,以及三錠腳踏紡車和五錠腳踏紡車的紡棉過程後,朱雄英並沒有馬上說什麼,而是說道。

“再去看看織機。”

“紡織”二字,既然有了紡,自然也有織,

織造步驟的核心機器就是織機,而踏板織機在宋元時期即已經基本定型,有雙躡單綜機、單躡單綜機、雙躡雙綜機等幾種形製,踏板織機最重要的技術貢獻在於對張力補償原理的應用,織工以坐式用腰部和腿部力量控製織機,大大降低了織造過程對於體力和力量的要求,因而踏板織機在江南地區高度普及,婦女,甚至是未成年的小女孩,都能夠在家裡輕鬆使用織機。

而織棉的過程,這個就暫時還無法用水力機器來替代的,這活跟處理纖維還不一樣。

而且,出現於唐代的大花樓織機就能夠貯存提花信息,是華夏古代紡織業的至高成就,也是西方提花工藝的分水嶺賈卡提花機的藍本,而在工業革命初期的英國同樣普遍使用腳踏織機,但其技術路徑源自對埃及織機的本土化改造,到了後期才有更先進的,英國人的玩意其實相當落後,其繃直經線的張力依靠懸垂重物提供,經線鬆緊難以調節,主要適用於織造簡單的平紋織物,落後於華夏的大花樓織機。

因為工廠的目的,就是把從棉花到棉紡織品,一條龍給做出來,屬於是全產業鏈,所以廠房很多,也都是用於不同目的的。

朱雄英並沒有馬上給出他關於水轉大紡車的解決方案,而是帶著一行人,開始參觀起了工廠。

“這個是?”

看著另外一頭,三個人像是拉磨似的架勢,解縉不禁問道。

不怪他沒見識,倒也不是不識民間疾苦,而是江西確實沒有什麼棉紡織業.

工廠的人連忙回答道:“這是整經,就是讓棉紗平順。”

拉磨似的東西,是軸架式整經,此種經架由三人操作,除動力來源改為了滾軸的的卷繞力外,還在紗線滾動的途中專門設置了使用木梳的理經人。

相對於比較古老的跟梳頭發一樣的齒耙式工藝,軸架式實現了對理經效果的實時觀察和修正以及牽拉力的均勻化,不但提升了產量還特彆適用於棉纖維,有效減少了棉結呃,也就是棉花打結的情況,跟人的頭發打結糾在一起時一個道理。

而下一個廠房,就是負責漿紗的。

顧名思義,就是給上個步驟梳理出來的棉紗上漿,因為棉花是短纖維,所以要增大經線的強力、減磨和保伸,達到改善經線織造性能的目的,現在江南地區主要采用的是鬆江府的刷紗法,這種工藝上漿均勻,織造成品也因此品相較好。

而這個廠房的工人,也是整個工廠薪酬支出的大頭。

因為漿紗工藝高度依賴技術大拿,這東西看起來跟給煎餅刷醬沒區彆,但實際上漿料的薄厚、粘性全憑刷紗工的經驗,相較於原本的浸沒法,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利處,就是品相會大大提升,弊端,則是需要依靠人工。

朱雄英倒不是反對在工廠裡大量使用人工,他反對的是,使用低效的人工。

因為既然是生產產品,那麼肯定有些事情,是機器完成不了的,這個不奇怪,哪怕是在現代,很多高科技產品,甚至是火箭、衛星,上麵的很多工藝,還是需要人工,而且是高度專業的技術工人來完成的。

所以,朱雄英的觀點就是,能夠用其他動力或者標準來代替人工的,那就儘量去代替,不要堆人數,但是如果確實有一些工藝,需要高水平的工人,那就用高水平工人,不必為了強行流水製造而降低核心競爭力。

參觀完工廠,朱雄英的心裡也有了計較。

工業革命被視為人類曆史的分水嶺,是指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生產從而造成生產方式的變革,而機器普遍用於生產又首先出現於紡織業,所以一般都認為英國工業革命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開端。

而英國的水力紡紗機,主要紡的,就是棉花。

這裡麵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先是阿克萊水力紡紗機方定型並推廣,隨後英國人又將阿克萊水力紡紗機與“珍妮”紡紗機加以改進並結合,於1779年發明出更優良的改良水力紡紗機——“騾機”,自此以後英國紡織業便在大機器生產的道路上一路狂飆,成為工業革命的領頭羊部門。

而朱雄英是特意看過相關資料的,“騾機”繼承了珍妮紡紗機交替踏板的技術和水力紡紗機不用人手的特點,使紡紗從此脫離手工成為機器化生產,而英國人的水力紡紗機的原理,跟現在大明的水轉大紡車區彆不大,主要解決的技術痛點,就在於如何讓短纖維的棉花能夠順利紡出來。

很快,朱雄英就結合他觀察到的現有機械機構,跟他記憶的“騾機”,畫出了最關鍵的差異點。

“騾機”的運行既有動的部分,也有不動的部分。

牽伸階段是將粗紗牽伸成為須條後送出,錠子一麵旋轉將須條稍為加拈,一麵和走車一起向外移動,走車在沒有走到儘頭以前,牽伸裝置即停止轉動,錠子一麵繼續轉動將須條繼續加拈,另一麵和走車一起繼續向外走出,將須條繼續加以牽伸,一直到走車走到儘頭為止。

而在加拈階段,則是隻有錠子還繼續旋轉,並大大增加了速度,繼續將須條加拈,直到達到規定的拈度,當所加的拈度較多時,加拈時走車還稍稍回進一段距離,以適合棉紗的拈縮,而保證棉紗質量,不使棉紗拉斷。

技術人員們圍在一起,仔細研究著這份新的設計圖,顯然,吳王殿下提供的新紡車的部分設計靈感,考慮了棉花的特性,對拉力、速度和穩定性進行了優化。

一位資深工匠忍不住感慨道:“殿下真乃神人也!這新紡車的設計不僅考慮到了棉花的特性,還兼顧了效率和穩定性,實在是難以想象。”

“是啊,殿下不僅精通治國之道,對機械製造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詣,真乃我大明之福啊!”旁邊負責管理工廠的官吏也附和道。

工匠們的吹捧和讚歎聲此起彼伏,朱雄英卻隻是微微一笑,擺擺手示意他們安靜。

“過譽了。”朱雄英謙虛地說道,“隻是一點改進的想法,這新水力大紡車的設計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將其變為現實,希望大家齊心協力。”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


最新小说: 重生嫡女殺瘋了!紈絝夫君他藏不住馬甲 穿成農家長姐,開局養全家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重生後我嫁給了渣男的死對頭安暖葉景淮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大秦,開局剿滅墨家至千古一帝 陰陽聖尊 霸道鬼夫別纏我 穿書七零嬌又乖,硬漢讀心寵又凶 逼我上梁山,你有這個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