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仗劍去國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6章 仗劍去國(2 / 2)

常茂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太子放心,俺定會竭儘全力。”

因為燕子磯是一個幾十米的小山包,臨江的一麵是懸崖,而燕子磯碼頭後麵是繞開小山包通往平原的,再加上碼頭規模不大,所以軍隊不能一次性登船,而是要分批登上去。

漸漸地,軍隊開始按照百戶所和千戶所登上了船,士兵們上船後,也都有些交頭接耳,畢竟這是要去海外的任務,雖然每隔一年就會輪換回國,但還是讓他們有些緊張。

不過船上水師的水手們,倒是顯得很淡定,他們已經跑過一趟濟州島了,知道隻要不刮颶風就沒有太大的危險。

排在前頭的寶船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陸續出發,而常茂需要最後出發,所以送行的人在與他敘話後,有公務在身的也都陸續告辭離開了燕子磯碼頭。

常茂看著最初登船的士兵們隨著寶船拔錨起航,順著長江東下消失在視線的儘頭,這才轉身麵向沒有離開的朱雄英,臉上的豪情逐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感激和些許的憂慮。

“大外甥,謝謝了。”

朱雄英隻是笑著說道:“恭喜舅舅得償所願。”

“大外甥,此番前去,我心中雖有豪情萬丈,但亦不乏忐忑。”常茂的聲音低沉,他凝視著朱雄英的眼睛繼續說道,“濟州島上的局勢錯綜複雜,蒙古貴族們各有心思,我怕自己處理不當,辜負了陛下的期望。”

朱雄英微微一笑,伸出手掌輕輕拍了拍常茂結實有力的臂膀,以示寬慰:“舅舅,你過慮了,皇爺爺之所以選中你,正是因為信任你的能力至於那些蒙古貴族,他們雖然各懷鬼胎,但隻要行事公正,賞罰分明,再加上有軍隊坐鎮,相信他們也不敢輕易造次。”

常茂點了點頭,心中的憂慮稍微減輕了一些,但他還是忍不住問道:“大外甥,你覺得我到了濟州島後,應該如何著手整頓軍紀,收服人心?”

這個問題,其實常茂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可人就是這樣,麵對關係自己命運的事情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會垂詢他人,哪怕是常茂這樣的粗豪大漢也是如此。

朱雄英自然理解常茂現在緊張的心情,他沉思刹那後緩緩開口:“舅舅,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是全麵了解濟州島上的情況,多跟島上的蒙古貴族交流稱兄道弟也好,直接拜把子也罷,得先把信任基礎打下來,混的熟了然後再了解他們的利益訴求和各方麵顧慮,咱們也不是去把他們趕儘殺絕的,相反,是要利用這股力量來威懾高麗國和日本國,所以萬不能把姿態擺的太高,容易激起兵變。”

“總之就是恩威並施吧,一方麵是利用大明比他們當地豐富得多的物資來提高島內士兵的待遇,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讓他們感受到大明的恩澤;另一方麵,對於那些不服從管教的蒙古貴族和士兵,也要采取果斷的措施,以示大明國威。”

常茂聽得連連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欽佩之色:“大外甥果然深思熟慮,與俺想的大差不差。”

兩人敘話的工夫,剩下的明軍也差不多都上船了,常茂也不再停留,跟朱雄英等有姻親或是血緣關係的親戚告彆後,登上了一艘兩千料的寶船。

隨著牛角號“嗚嗚”的吹響,寶船緩緩啟航,常茂站在船頭,扭頭看著燕子磯碼頭上的人們相對於他來講漸行漸遠,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責任感,所謂“仗劍去國”莫過於此,此次前往濟州島,不僅是對自己是否真正配成為獨當一麵的大將的一次考驗,更是大明國威對於周邊國家難得的彰顯,以前大明都是比較低調的,也不願意過多乾涉周圍國家,但現在隨著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大明顯然在能力和意願兩方麵,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常茂回過頭來,望著前方如玉帶一般的長江,此時的他並不知道,濟州島這座屹立於三國中間的島嶼,已經成了風暴之眼,而他,即將成為這場風暴中的關鍵人物。

在回東宮的馬車上,朱標與朱雄英相對而坐。

車窗外麵透進來了秋天涼爽的風,然而朱標的心中並不平靜,他這幾天一直在思索著之前與父皇母後的對話。

“英兒,”朱標終於打破了沉默,“你為何之前沒有告訴我關於陝西之行的事情真相?隻說有血光之災。”

朱雄英微微抬頭,看著朱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深邃:“父親,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會讓人心生恐懼,徒增煩惱。我隻希望你能平安健康,活在當下,無需為這些未來的事情過分擔憂。”

“杞人憂天的道理,我又怎麼會不懂呢?”

朱標歎了口氣,他明白兒子的用意,但心中仍不免有些惆悵:“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如果我明年真的去了陝西,是不是就會如你所說,遭遇不忍言之事?”

朱雄英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父親,未來是多變的,我已經乾擾了現在,自然未來就改變了,我無法準確預知每一個細節,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明年前往陝西,將會麵臨很大的風險水土不服是要人命的,所以,留在京城是最穩妥的選擇。”

朱標知道,自己留在京城,對於自己是沒有危害的,任何方麵都是如此,所以朱雄英沒有理由是想要限製他或者怎樣,太子、皇帝這種位置,跟其他的不一樣,不動才是最穩的,因此,他點了點頭,心中雖然仍有疑慮,但還是選擇相信兒子。

朱標又想起了潭王朱梓和魯王朱檀:“那潭王和魯王呢?他們如果沒有按照你所說來到京城,是不是就一定會……”

“父親。”朱雄英打斷了朱標的話,“老話說得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隻能儘我所能去提醒和幫助身邊的人,但每個人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標聽了兒子的話,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慨,他看著朱雄英的臉龐,突然覺得自己有些老了,不是身體老了,而是心老了,這些年來始終是想得太多、顧慮太多,曾幾何時自己也有這般果決到沒有任何瞻前顧後姿態的少年氣?

不過,朱標也清楚,朱雄英說的是對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預測也隻是可能性較大的提醒,歸根結底還是四個字“事在人為”,若是他能強身健體,大概率也不會因為旅途顛簸而水土不服,這個跟個人體質有關係,但更多的還是跟身體素質有關。

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英兒,你長大了,明年就要出宮就藩了,李太白當年出蜀有詩‘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以後的路,你要自己走。”

心結既然解開,兩人之間的氛圍輕鬆多了,朱標話鋒一轉:“就藩吳地的事情,你皇爺爺應該跟你提及了隻言片語,你覺得蘇州府如何?”

“蘇州府水土豐饒,文華薈萃,經濟繁榮,乃是大明之寶地,自然是極好的,而且離京城近,若是能去那裡就藩,當是一件美事。”

朱標點了點頭,按照朱元璋的布置,朱雄英應該是明年前往吳地就藩,隨後,如果朱元璋認為朱標是時候繼位了,那就讓位給朱標,自己成為太上皇,按照朱元璋和朱標之間的關係,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畢竟朱標已經實際上監國十來年了,處理政務的能力完全鍛煉了出來,而且在朝堂中的勢力也非常強大。

總之,“朱標造反朱元璋親自給他穿龍袍”的玩笑話,不是沒有依據的,朱元璋對於皇位的真實想法或許隻有他自己知道,但這種情況絕對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在當下的大明以及周邊諸國,太上皇的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

並且,這裡還有一重考慮,那就是立太子。

因為法理上來講,如果國家沒有到危如累卵的時候,是絕對不可能並立同時擁有繼承權的太子和太孫的,所以隻要是朱元璋當皇帝,而朱標又沒有離世,那麼朱雄英就不能成為大明帝國合法擁有繼承權的繼承人。

而朱元璋想要活著的時候親手確立朱雄英的繼承人地位,就必須要不滿足這兩個前提條件.他不可能讓朱標去死,因此,讓出皇位成為太上皇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而朱標如果成為了皇帝,朱雄英自然就能從吳王變成名正言順的太子,這樣一來,朱元璋就能確保未來數十年大明江山能夠繁榮昌盛了。

當然,這隻是朱標基於父皇準備將朱雄英破例封到吳地引發的一種猜測,有可能,但不一定會發生,就像朱雄英剛才說的那般,還是事在人為,未來誰說得準呢?

“不過,蘇州府卻也不見得都是好的方麵。”

朱標還是提醒道:“當年張士誠在蘇州府經營日久,江南歸附以後,始終民心難順,為此父皇遷徙、殺戮了一大批江南富戶,內廷之所以在蘇州府有這麼多皇莊,就是這麼來的,所以當地的士紳雖然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對於朝廷,還是頗有抵觸的。”

朱標的提醒當然是有道理的,皇權和士紳的利益,在很多時候並不一致,士紳地主們本能地厭惡對於他們收取較重賦稅因為江南土地也是最肥沃的)的皇帝.這個道理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現代世界普通人非常厭惡和不理解明星在稅收方麵的欺詐,可一些草根出身的明星,很多也被曝出了這種明顯違法的事情?就是因為重稅收不到自己的頭上,是沒有這種被割肉的感覺的,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富豪會通過基金會等各種手段來規避高額遺產稅。

總之,收稅這件事,對於大明來講很重要,收的稅越多越爽,但是對於每年都要繳納大量糧食稅的江南士紳來講,就沒那麼美妙了。

當然了,藩王也不負責直接收稅,藩王收的稅都是間接稅,本質上還是官府收稅然後財政解送給藩王一部分。

“而且,很多事情都得慢慢來,為政之舉,不在驟變,而在緩行,曆史上這麼多改革變法之人,商鞅也好,王安石也罷,都是有前例的.若是要成事,就不能以雷霆之勢,反而要如春雨般潛移默化,方能潤物細無聲。”

“為父知道你有很多想法,年輕人有想法是好事,而且你與其他的年輕人不一樣,有了陰陽炁海另一端世界的經曆,你的眼界更寬廣,思慮也更周全,不過不管怎樣,所有事情都急不得,時間能改變一些。這些道理,或許現在說了你不懂,但以後你就一定能明白了。”

朱標話語間隱約的意思,朱雄英還是聽懂了。

大明是需要改革的,而改革必然需要小範圍的試點,所以把自己封藩到吳地中經濟最為發達而且靠海的蘇州府,或許就有這種方麵的考慮,畢竟雖然藩王不能乾預民政,但實際上如果把一個親近藩王的文官放到當地來做主官,那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隻是其他藩王不敢收買而已,而朱雄英如果還肩負著建立改革試點的使命,那麼這些事情,就不是不能稍加變通了。

但這種事情既然八字沒一撇,朱標也不好明說,畢竟改革變法事關重大,朝廷這麼多製度都是環環相扣的,如今雖然海禁政策打開了一個皇室海上貿易的缺口,但對於民間限製的還是非常大的,是否要以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來繼續放開限製,鼓勵民間商人出海,還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隨著京城商業的發展,逐漸放鬆對商業的嚴苛限製,在江南地區搞活商業,並且修建道路、疏通水道,都是很有必要進行的,因為這是一種能夠在不怎麼動搖民心的基礎上,獲得大量新增稅收的辦法,畢竟從整個大明的角度來看,江南也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大明絕大多數的國土,商業還是很落後的,農業依舊是經濟基礎,所以部分發展商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會導致其他地區的百姓紛紛放棄種地務農跑去經商。

“明白。”朱雄英點點頭,“若是真的封藩到了吳地,孩兒定會善待百姓的。”

這話乍一聽沒什麼問題,若是其他人說的,那也就是隨口一句套話,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意思,善待百姓,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苛待士紳。

畢竟皇帝從士紳頭上收的稅,實際上都被士紳轉嫁給百姓了。

隨後,朱標又講了講自己這些年處理政務的心得,有些東西對,有些東西不對,但不管怎樣,朱標說的都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一些政治道理,朱雄英一路聽完,隻覺得受益匪淺。

“好了,你且去尋老師上課吧,為父要釣魚去了。”朱標如是說道。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


最新小说: 重生嫡女殺瘋了!紈絝夫君他藏不住馬甲 穿成農家長姐,開局養全家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重生後我嫁給了渣男的死對頭安暖葉景淮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大秦,開局剿滅墨家至千古一帝 陰陽聖尊 霸道鬼夫別纏我 穿書七零嬌又乖,硬漢讀心寵又凶 逼我上梁山,你有這個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