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隻是這樣的元鴻彆說他的親朋好友了,若不是因為他們是在看視頻,怕是也不能把現在的元鴻和最初的那個年輕俊朗的青年聯係在一起。
接下來播放的畫麵,是眾人之前聽古古講過的那段故事。
元鴻城外遇放羊的爺孫,然後萌生了收徒、教導弟子是非善惡的念頭。
所有人看到,二十歲的元鴻再拿起書本,臉上有一瞬的忐忑和無所適從。
而過一段時間後,他已經在磕磕碰碰的教導自己收的第一個弟子了。
他的第一個弟子,是一個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父親的中年男人,對方隻是一個賣貨郎,看起來年齡和元鴻不相上下。
兩人人坐在街邊的簷下,一個教,一個讀,元鴻還兼幫他賣東西。
這一幕真的很難不讓人去想,他是不是因為元鴻幫自己賣東西才答應跟著元鴻讀書的
光幕外的人
一時間,不知該作何感想。
隻能說,原來要達到弟子上千的成就,剛開始邁出的第一步就不能太要麵子,得不拘一格
嗯,就是這樣
然後的畫麵那才叫一個千奇百怪呢。
先是元鴻自覺正常的扯塊布在上麵寫上收徒兩個大字,然後就開始了沿街叫賣,啊不,是宣傳。
告訴眾人,他要教人讀書,免費收徒弟了。
講真,這真的很像在招搖撞騙或者賣東西唯獨不像個正經先生要招收弟子。
光幕外的人哭笑不得,連元鴻身邊幾個弟子看見這一幕也是忍笑忍的不勝艱難。
“老師,你當初是上門收弟子的嗎”
最小的小弟子問。
元鴻耳垂發紅,彆過眼去,羞愧的不行。
他都是個老人家了,為什麼還要放他年輕時乾過的一些糗事兒啊
後世為什麼連這個都能知道
元鴻想呐喊。
但當著弟子的麵,他還要維持住做老師的尊嚴。
他咳了咳,一本正經道“咳,這都是後世之人胡扯的,曆史上的事過去千年,有些地方記不全實也不奇怪。”
“哦。”
弟子幾個默契的選擇不拆穿他的謊言,畢竟,人艱不拆。
但你還彆說,這招還真挺有用。
視頻中的元鴻已經集齊了幾十號弟子了,然後開始了他磕磕盼盼的教學路。
元鴻的學生中有成人、有兒童、有村頭閒聊的農婦、有眼花到連字都看不清的老叟。
起初,初為人師的元鴻也沒教學經驗,然後終於在自己學生身上體會了一把當初小時候教自己讀書的那位老夫子為何時常煩他,有時更是氣的恨不得跺腳。
他最初是一個人,走走停停,後來跟隨在他身邊遊學的學生日漸多了起來。
經年累月下,元鴻也早已改了自己當初開朗熱烈的
脾氣,他變得慈祥而溫和○,整個人氣質內斂,好像真的將書讀到了骨子裡,由內而外散發著一股儒雅氣質。
然後,他建書院,歡迎天下學子前來聽學,不拘一格招收學生。
“人如沙粒,其力甚微,若無改變天下蒼生命運之能,那便做好自己之事,儘最大的能力去幫扶他人,去改變更多人的一生。”
文盛學院的名聲一步步打了出去,每天來往進出學院的人也變多起來。
此時的元鴻已不年輕了,他和幾個同樣誌同道合的朋友站在書院廊下,看著來來往往的年輕人,溫柔含笑。
“所有人讀書的目地都不相同,有為國者,有為家者,有為己者,但不可否認,若書讀的好,你總能比旁人更多幾分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的。”
他知貴族子弟不缺這幾分的機會,但天下有更多的人是需要的。
他們需要用幾筆文墨換幾兩粟米。
學院中人忙忙碌碌,來來往往,直到這天來了一個格外與眾不同之人。
他吸引了元鴻的注意力。
這個人就是蕭臨淵。
他最後的聖人不聖四字,讓元鴻記得最深刻。
書讀的越多,看的越多,他越懂得有時候文字學說隻是統治者的一種工具而已。
但他意外的是,蕭臨淵年紀輕輕就看破了這一點。
他讓弟子送蕭臨淵下山,回來他又問自己的弟子,“那人可有同你說什麼”
季英思索片刻,後道“與提醒老師的話無二,還告訴了弟子,若當老師遇難時,該如何化解困境。”
元鴻一歎,沒再多說什麼,背過身去,隻在弟子將退出去時,方聽元鴻輕聲低語“混世濁濁,魑魅魍魎。季英,為師願你不肖為師。”
元鴻好像猜到什麼,蕭臨淵也好像猜到什麼,隻畫麵中的年輕弟子季英麵容一怔。
因為,蕭臨淵竟和元鴻說了一樣的話。
後,又過幾年。
一身青色衣衫的元鴻下山乘車上街,卻聽道旁眾人議論他偏心不公之言詞,元鴻未多作理會,而跟在他身邊的季英卻臉色一白。
他明顯想起什麼。
是當年蕭臨淵告訴他的事。
季英開口問元鴻“為什麼”
明明是青天白日,季英卻隻感覺渾身好冷,如立寒冬。
元鴻不明白嗎
他明白。
隻是因著對那弟子的寬容和曾經的那點師生之誼,他才不去追究。
“季英,不要肖為師。”
季英聽罷,知道他老師其實心裡也對這背後散播流言的人是誰,心知肚明。
他不懂,“老師,心善是錯嗎”
“不是。隻是心善之人不願傷人,又如何比得過心中藏刀之人傷人厲害”
季英替他老師感到心寒,又覺得憤怒。
“老師,那你為何不找那廝要個說法隻讓弟子不要肖您,您不想弟
子步您後塵,可您又為何要吃下此虧。”
他是善良,但不是毫無脾氣。
他想去找那廝替自己老師討個公道
元鴻見他憤怒,沒有生氣,反倒是笑了一下,輕撫他的頭,安慰道“若是為師年輕時候,必是要拿個大棒哪怕追他二百裡地也要狠狠揍上他一頓的。”
季英怔住,“那為何現在”
元鴻一手輕撫自己花白的胡子,聲音蒼老,“總有一天,季英,當你看多了人世間的不公,你就會發現現在擺在你麵前的這件事,到底是有多微不足道。”
“這世間的事和人啊,多到你數都數不過來。季英,去多走走,多看看吧”
蕭臨淵當初的話又說對了,季英按照當年蕭臨淵走時告訴他之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